邵阳刑事刑法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falvfatiao)提供邵阳市刑事刑法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以著作权保护视角看新《著作权法》的修改要点
炜衡业绩
炜衡新闻
专业文章
炜衡人文
新法速递
以著作权保护视角看新《著作权法》的修改要点
日期:
2021-06-02
浏览:
259
作者|张泽吾、黄苑辉新《著作权法》已于今日正式生效。原《著作权法》历经十年长路迎来第三次修改,在著作权管理和著作权保护等方面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回应实务中关于著作权管理和保护的诸多争议和困境,标志着著作权保护迎来新篇章,但其中也存在引发新的法律适用争议之不足。限于篇幅,本文关注新《著作权法》相关修订对著作权保护产生的影响,具体包括权利客体、权利归属、权利体系、权利限制及权利保护等方面。 权利客体方面 (一)作品与作品形式 新《著作权法》第三条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作品”的定义,即“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该从该定义中可以解析得出作品的特征包括,即:第一,成果产生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中,其中“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第二,该成果是智力成果,由此排除人工智能生成的成果,即AI作品;第三,该成果具有一定独创性;第四,该成果能以一定形式表现。该定义源于《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但将该条例第二条的“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修改为“能以一定形式表现”,改变了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的“独创性+可复制性”的作品认定逻辑,不难让人产生“能以一定形式表现”是指“可复制”还是指“可感知”的困惑,有待法律或司法解释给予更明确的界定。 作品条款的另一变化是增加了兜底条款,即将原来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修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删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限制,赋予了法院认定新作品类型的权力,突破了常年来作品类型法定的格局。这一修改的优势在于能大大避免制定法的滞后性弊端,有效应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背景下作品形式变化万千的现实,但也存在加剧司法实践适用法律条文和认定作品标准不一致的弊端。如前所述,“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内涵模糊,加之司法实践中一般都是根据作品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独创性”认定标准,在作品类型不明的情况下认定某一智力成果是否具有独创性将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为抑制这一弊端,兜底条款适用的应当具有谦抑性。 (二)作者及著作权归属 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将原《著作权法》中的“公民”修改为“自然人”、“其他组织”修改为“非法人组织”。前者修改在于考虑到我国《著作权法》在特定条件下还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第十一条将旧法的“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修改为“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同样是基于这一考虑;后者修改则是为了适应《民法典》对民事主体分类的变化。 另一值得注意的显著变化在于作者推定条款。原《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而新《著作权法》第十二条第一款则规定:“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为作者,且该作品上存在相应权利,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经对比可发现新法根据“在作品上署名”这一行为,除推定作者身份外,还增加“该作品上存在相应权利”这一推定,但如何理解“存在相应权利”则引发诸多争议。根据该规定的逻辑结构,可知“作者”身份推定和“存在相应权利”推定是并列的,结合2019年轰动一时的“视觉中国事件”,我们认为新条文意在表明署名推定作者并不当然得出该作者对该作品享有著作权或该作品存在相关著作权的结论,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相反证据证明作者身份虚假或著作权不存在,从而避免侵权指控。 权利内容方面 (一)著作权权利体系 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作了细节上的修改,包括复制权、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中以后两者的修改尤为引人关注。对广播权的修改表现为将原《著作权法》中的“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修改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即不再针对一般作品和广播作品作区分,统一将利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公开传播或转播的行为作为广播权的控制范围,意味着利用互联网传播或转播节目的行为将成为广播权的规制对象。与此同时,新条文规定明确排除信息网络传播权。 新《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二项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删除了旧法中“向公众提供作品”中的“作品”、删除“在其个人选定”中的“个人”,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司法实践受困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难题已久,由此还引发了“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实质性替代标准”等多种标准并争论不休。 而新法将“向公众提供作品”的“作品”删除,似乎减少了信息网络提供行为对象的限制,而将提供链接的行为纳入其中;删除“在其个人选定”中的“个人”,“其”可理解为传播行为人,从而似乎为将网络即时传播行为纳入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对象提供了依据。若如此理解则有助于解决常年来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诸多争议,但却必然引发新的问题,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范围是否过于宽泛、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之间的边界应如何把握。对此,我们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修改是语序上的调整,删除“作品”、“个人”均为使该条文语义逻辑更为通畅,而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争议依然未得到解决。 (二)著作权保护期限 新《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赋予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及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仍为五十年,但是对发表权与其他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起算点作了区分,即将发表权的起算点由原来的“首次发表”变为“创作完成”,使逻辑更为自洽。视听作品的保护期限也作了前述修改。 权利限制方面 新《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将合理使用行为的行使条件由原来的“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修改为“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该规定位于具体合理使用情形之前,意味着合理使用所有情形均应满足该条件。这一修改源于《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三步检验法”。对比旧法的规定,新法将合理使用的例外由“侵权标准”降低为“权益妨碍标准”,对合理使用的要求更为严苛;而新法的“正常使用”、“合法权益”概念模糊,包括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均可被解释在其范围内,无疑是对旧法中“其他权利”的扩张,意味着对合理使用限制范围扩大。 举例来说,根据新的规定,广大剪辑影视作品并进行犀利点评的UGC作品,如影视作品吐槽类短视频、影评文章等,如果损害了影视作品的市场价值,则不论其使用原作品的素材篇幅的大小,均存在难以主张合理使用进行侵权抗辩的风险。这种情形下UGC(即(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作者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决定于司法实践对“不合理地损害”中“不合理”的把握。 虽然新法第二十四条同时新增了合理使用的兜底条款,即“(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改变了旧法对合理使用完全列举的封闭格局,但因三步检验法同样适用于该例外情形,所以从总体来说很难得出新法对合理使用进行了实质性扩展,相比之下,新法保护天平向著作权人倾斜的幅度更大些。 权利保护方面 (一)增加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保护条款 我国的技术措施保护条款最早见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新《著作权法》在第四十九条正式规定了技术措施保护条款,规定除为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外,为保护防止或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而浏览或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技术措施也将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受规制的行为分三类,即:第一,直接实施的故意避开或破坏技术措施的行为;第二,以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为目的而实施的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有关装置或者部件的行为;第三,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第一类为直接侵权行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为间接侵权或者说是帮助侵权行为。 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四条相比,新法将第二类行为由该条例的“不得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修改为“不得以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为目的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有关装置或者部件”,增加了目的限制、删除了用途限制,虽然扩大了禁止规避技术措施条款的规制范围,但基于目的的主观性,如何证明行为人存在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目的将成为司法实践的争议点。同时,为避免对技术措施保护力度过强抑制文化传播和创新,新法第五十条规定在有限的特定情形下,行为人实施的“避开技术措施”行为不构成侵权。 新《著作权法》第五十一条新增了权利管理信息保护条款,禁止行为人故意删除或改变作品的权利管理信息,或在明知的情况下向公众提供被他人擅自删除或改变权利信息的作品。该规定同样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但行为方式也不再限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二)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新《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今年3月3日发布并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提供著作权法律依据。根据新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为“故意侵犯”且“情节严重”,惩罚性赔偿的倍数为一般赔偿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但在计算基数方面则存在一个问题。 惩罚性赔偿规定在第一款末尾,且明确计算基数为“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即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或参照权利使用费确定,而法院根据侵权情节酌定赔偿数额规定在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由此引发酌定的赔偿数额能否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计算基数的疑问。若答案为肯定的,那么酌定赔偿数额时已作为考虑因素的“侵权情节”将再确定倍数时再次被考虑,则存在一个过错被重复评价的嫌疑,由此便进一步引发利益平衡的问题。 (三)权利保护的其他重要变化 新《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侵权赔偿方面还将酌定赔偿的上限由五十万元提高至五百万元,并新增了最低五百元的赔偿下限;规定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请求而销毁侵权人的侵权工具;新增了举证妨碍制度,即在权利人已经尽了必要举证责任,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等主要由侵权人掌握时,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相关的账簿、资料等,如果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确定赔偿数额。 在行政责任方面,新《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增加了予以警告这一行政处罚方式;同时规定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将不再以情节严重为前提;新增了行政罚款的规定,最高可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上一篇: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指导意见最全内容解读下一篇:从律师视角谈遗产管理人的职责
专业人员搜索
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2
专业领域3
办公地点
专业领域2
专业领域2
专业领域3
搜索
相关推荐
了解更多
炜衡荣获海淀区律师行业2022年度多项表彰
2023
-
04
-
03
点击次数:
1554
...近日,根据区司法局工作部署,海淀区律师协会组织评选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2022年度表现突出的60家优秀律师事务所、160名优秀律师、40名优秀律师事务所主任、40名优秀行政主管予以表彰。此次评选中,炜衡律师事务所再创佳绩,获得了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获得“2022年度海淀区优秀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董梅、胡波、胡育宏、金烨、刘斌、彭燕、乔建豪、任鹏...
查看详情
炜衡业绩 | 炜衡律师助力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境内首次成功发行永续债券
2023
-
03
-
27
点击次数:
261
...2023年3月22日,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在境内首次成功发行18.86亿元永续债券。炜衡北京总所高级合伙人陈建荣、张杰及合伙人律师耿云曌,炜衡宁波所律师王星洁等组成的律师团队担任本期永续债券(中期票据)发行专项法律顾问,并就整个发行全过程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获得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认可和赞誉。本期债券发行规模18.86亿元人民币,发行票面利率3.60%,全场认...
查看详情
炜衡荣誉 | 炜衡入围2023年度LEGALBAND中国法律卓越大奖提名名单
2023
-
03
-
23
点击次数:
328
...2023年3月21日,LEGALBAND发布了2023年中国法律卓越大奖(China Law Awards)提名名单,炜衡律师事务所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口碑,获得年度最佳破产重整与清算律师事务所提名。破产重整与清算是炜衡的重要业务之一。炜衡破产重组部有着强大的专业律师团队,专注于企业的解散清算、破产清算、重整、和解、跨境破产、企业重组、国有企业职工安置等相关法律业务,涉及的领域包括证券业...
查看详情
炜衡业绩|炜衡助力美格智能完成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2023
-
03
-
20
点击次数:
97
...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美格智能”,股票代码:002881)于2023年3月17日对外发布《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标志着美格智能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圆满完成,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发行价格为28.46元/股,共发行21,208,503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03,593,995.38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用于5G+AIoT模组及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
查看详情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盈科律师为中铁十九局国际建设分公司进行“法律风险防控”专题讲座
2024/11/5 16·【国家立法动态】证监会对南极电商实施重点监控 证券交易所将根据可转债管理办…
2024/11/5 15房产律师如果遇到强拆怎么处理
2024/11/5 32盈科律师事务所2012年第三季度法务培训课程通知
2024/11/5 142024/11/5 12
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领导莅临我所
2024/11/5 11023年房地产专业律师排名前五名揭晓,第一名竟是
2024/11/5 15我所深入学习贯彻学习刘志诚书记在全省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024/11/5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2024/11/5 15被强拆,不想打官司,有什么办法要到合理补偿?
2024/11/5 32盈科律师担任中建材集团子公司法律顾问
2024/11/5 16谱辩荣誉|郭晓峰主任律师当选为人民监督员!
2024/11/5 13谱辩荣誉|谱辩律所郭晓峰主任、吕娜律师获得当事人感谢锦旗!
2024/11/5 14安置房面积不足,导致未签协议被拆,法院:违法!
2024/1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