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因为方便快捷,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很常见,但由于监管难度大,民间借贷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实践中,一些出借人为了赚取利息差额,以个人名义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较低利息贷款取得资金,转而出借给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较高的利息,从而获取利益。
出借人的资金是从银行贷款取得,此类民间借贷的法律效力,法院应如何认定呢?
李某和方某系同事关系,方某因资金紧张向李某借款15万元,李某随即以年息4.2%从银行贷款15万元后,李某收到银行发放的贷款15万元,后立即将该笔款项以银行转账方式转借给方某,方某向李某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借到李某人民币15万元整,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按年支付,年利率10%。”后因方某未按期向李某偿还借款,李某也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遂诉至法院,要求方某偿还借款本金15万元,并按约定支付借款利息。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李某提交的银行转账明细,方某出具的借条,结合双方的庭审陈述,李某出借资金并非自有资金,而是通过向银行贷款而转给方某。故李某与方某之间的民间借贷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为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方某欠李某15万元未还,应予返还,李某将贷款转借他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李某要求方某支付利息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法院判决,方某返还李某15万元,驳回李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上述案件中,李某与方某之间的借款行为无效。对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为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民间借贷作为民事主体从事的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地方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生活安宁,法律明文禁止。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他人获取利益的行为,存在很大法律风险,有可能损失了利息,还赔了本金,得不偿失。
了解更多法律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400-668-1131
邵阳经济纠纷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zhaiwujiufen)提供邵阳市经济纠纷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影视传媒动态】日入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轻松获利"的微信号出租生意隐藏哪些…
2025/2/6 32新骗局瞄准P2P投资者:打着清退兑付名义,把人引向地下交易所
2025/2/6 32·【地方立法动态】北京立法反对食品浪费,专家:合理区分了法律与道德边界
2025/2/6 32昨天中央出台重要文件,其中一个改革方向和拆迁户有关
2025/2/6 3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
2025/2/6 35盈科律师受聘为广州汇融易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2025/2/6 33盈科律师代理央视网诉UC浏览器侵权播放世界杯赛事一案已正式立案
2025/2/6 30盈科律师出版《开国元勋英模颂》诗集
2025/2/6 33盈科重庆成功举办“中、新、泰、西”四国投资法律服务座谈交流会
2025/2/6 32中国和欧盟法域下标准合同合规路径比较
2025/2/6 35关于报名参加《商事犯罪辩护实务培训班》的通知
2025/2/6 30黑龙江法院深化司法服务支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2025/2/6 34“失信”“限高”傻傻分不清?七问七答
2025/2/6 35益阳市征收决定案例-上诉征收腾地通知不满意
2025/2/6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