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出色的员工,
不仅能带来管理或者技术上的飞跃,
还可能带领团队取得更大的收益。
企业公司对出色员工报以优厚待遇的同时,
也担心自己的员工在职期间或离职后,
被竞争对手吸纳造成公司利益受损。
为此,
许多用人单位选择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对竞业限制义务等内容进行约定。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
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案件!
2015年10月,雷放与被告波茂公司签订《入职协议》,约定原告担任被告的副总经理兼工程师。同日,双方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协议中约定:
“竞业禁止期限至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满二年时失效。”
“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雷放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波茂公司应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60%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
……
随后,双方于2016年5月1日和2018年5月1日两次签订《劳动合同续签书》,最后一次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19年4月30日为止。
2019年3月25日,波茂公司决定将公司现有的包括雷放在内的3名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并进行相应补偿。其中,雷放共计补偿其6万元。
4月12日,波茂公司对雷放作出《关于竞业禁止解除的书面说明》,载明原告无须向波茂公司履行《竞业禁止协议》项下的竞业禁止义务,公司已无能力再向原告支付竞业禁止补偿。
同年12月3日,雷放就《关于竞业禁止解除的书面说明》做出回复:“虽书面说明的落款时间为2019年4月12日,但实际该说明的发出时间为2019年11月27日,本人于2019年11月28日才收到该说明,波茂公司单方解除原被告之间的《竞业禁止协议》是无效的”。
后雷放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作出裁决书,裁决被告波茂公司向原告雷放鸣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8万元。
雷放不服该裁决,遂诉至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波茂公司支付24个月共计26万元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被告于2019年4月终止劳动合同,被告应当按约向原告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虽然其提交了于2019年4月12日对原告作出的《关于竞业禁止解除的书面说明》,但被告并未提交证据证实原告具体的签收时间,结合原告对该说明作出的回复,故确认原告系于2019年11月28日收到该《关于竞业禁止解除的书面说明》,而被告未提供证据证实原告在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1月28日期间存在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行为,根据双方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中的约定:“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原告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被告应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60%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故被告应当向原告支付该期间(8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同时,根据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九条之规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告还需向原告支付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
据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波茂公司按照原告离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60%向雷放鸣支付11个月竞业限制补偿金11万元。
判决后,被告波茂公司向长沙中院提起上诉,二审予以维持原判。
承办法官 谭小松
竞业限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利益和劳动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商业秘密属于企业的核心利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商业秘密的保护,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或优势地位;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人才的流失,意味着竞争优势的降低和资源的流失。因此,企业在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掌握商业机密的人员入职或离职时,为了确保其商业机密的安全、竞争力和资源的优势,往往会要求该些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同时,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必然导致上述人员在择业、生产经营方面受到束缚,故其利益也会受损,因此,对这类人员的竞业限制补偿也相应成为必要,否则,必然造成企业受益和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商业机密的人员的利益受损的失衡局面,也就与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对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保密范围、经济补偿等作出了规定,既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权益,也充分体现了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价值、领域成就的认可和尊重。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条款,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的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和经济补偿的标准,履行各自的义务。
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二年的,超过部分无效。未约定经济补偿标准的,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可要求按期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工资标准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但不能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三个月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竞业限制;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可以请求解除竞业限制,但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三个月经济补偿的,应当予以支持。
最后,提醒大家,人无信则不立。既然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双方都要诚信履行,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利益和人才合法权益的共赢,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来源: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邵阳劳动工伤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laodonggongshang)提供邵阳市劳动工伤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 荣誉 | 嘉观朱晓宇律师入选“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人才库”
2025/2/8 0中银贸易救济团队代理客户在泰国对华镀锡板反倾销调查中赢得零税率
2025/2/8 0圣运提示|不要签署空白拆迁补偿合同
2025/2/8 0企业破产流程需要多长时间:从申请到终结,详解全过
2025/2/8 0上交所:投资者可申请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
2025/2/8 0劳动用工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实务研究(上...
2025/2/8 0民企风控,致敦在行4.0 | 企业之物权保护
2025/2/8 0黄斌:元宇宙法律篇(四十八)——虚拟资产之香港篇
2025/2/8 0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5/2/8 0重磅报告出炉!最新”海华发展指数”来了......
2025/2/8 0【北京房产律师】签订购房合同,时隔四年之久都无法交房,最终法院判决卖方赔偿80万。
2025/2/8 0拐骗儿童罪,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
2025/2/8 0房产律师拆迁一平多少钱
2025/2/8 0河北拆迁案例:补偿安置资金到位证明效力如何认定?
2025/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