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交通事故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jiaotongfawu)提供邵阳市交通事故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以案说法:外卖车事故频发?赔偿责任怎分清
故频发 赔偿责任怎分清
分享 0
原标题:外卖车事故频发,赔偿责任怎分清?
本报记者 欧阳铭琪
11月30日,在第六个“交通安全日”到来前夕,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对近年来审理的快递外卖车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称,2014年至2017年10月,该院及辖区法院每年审结快递电动三轮车、外卖电动自行车的侵权纠纷案总体数量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由快递、外卖车辆侵权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案占全部案件数量的90%以上。从担责主体来看,快递公司大多承担主要责任。
案例一:使用劳务派遣配送员,用人单位担责
在某超市门前,杨某驾驶标有C外卖平台名称的电动自行车与驾驶自行车的闫某相撞,造成闫某倒地受伤,交管部门认定杨某负全部责任,闫某无责任。
经查,C外卖平台与D公司签署协议,约定D公司负责开发新的配送商,保障满足外卖配送需求。D公司与B物流公司签署协议,约定由B物流公司为C外卖平台商户或其他C外卖平台指定的第三方提供外卖产品物流服务。A人力公司与B物流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作协议书,约定由A人力公司向B物流公司派遣员工。A人力公司与杨某签署劳务派遣合同书,派遣杨某到B物流公司从事为C外卖平台送餐工作。A人力公司、B物流公司及C外卖平台均认可杨某事故发生时正在送外卖。庭审中,A人力公司表示由其承担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本案中,杨某与A人力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书,A人力公司将杨某派遣到B物流公司从事C外卖平台送餐工作。现杨某在执行工作任务中造成闫某受伤,应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即B物流公司承担侵权责任,现劳务派遣单位A人力公司愿意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对此不持异议。C外卖平台与杨某没有任何关系,故D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杨某系职务行为,不承担责任。
案例二:快递三轮车投保,保险公司担责
在某住宅楼下,王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送快递时与周某相撞,导致周某受伤。交管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周某无责。另查,王某为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在履行职务时发生此次交通事故。快递公司所有的电动三轮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电动三轮车40万元第三者责任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限内。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系快递公司的员工,其在履行职务时发生此次交通事故,故快递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因快递公司所有的车辆在保险公司投保了电动三轮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故保险公司应在保险内先行承担保险责任,对于保险之外的损失由快递公司进行赔偿。
案例三:违规转包快递业务给个人,快递公司担责
在某便道上,杨某驾驶三轮电动车由南向北行驶,与反方向步行的徐某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徐某受伤。经交管部门认定杨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杨某在事故发生时为王某工作,工作内容系王某向A快递公司承保的快递业务。
法院经审理认为,因杨某在事发时为王某工作,故应由其雇主王某对徐某的损失予以赔偿。王某个人无经营快递业务的资质,该业务系向A快递公司承包,该转包行为实质上是向不具备道路运输经营资格的人非法转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行为,是违背行政许可、规避国家有关行业准入制度的行为,在法律上应给予否定性评价。现徐某要求A快递公司与王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予以支持。
■新闻观察■
从源头上减少快递交通事故纠纷
现在送快递、吃外卖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由于业务繁忙,快递员及外卖配送员驾驶电动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超速、违规等情况屡见不鲜,既增加了驾驶员本人的危险系数,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引发了很多纠纷案件。
如何更好地避免和解决快递外卖车辆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无论对于快递企业和快递员,还是社会相关管理部门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北京二中院的法官认为,要保证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管理上狠下功夫,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首先,应该加强快递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准入机制。建立安全驾驶培训机制,定期对送餐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交通法规考试。同时要建立快递员安全驾驶档案和优化快递人员业绩考评制度,提高快递员准入门槛,对有严重交通违规和暴力违法行为的,不得招录。摒弃仅以送单数量和效率为标准的业绩考评制度。对快递员接单量进行合理控制和优化,最大限度避免快递员因接单过多、压力过大产生违反交通法规,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制定快递车的生产、使用、管理统一规范,加强源头监管。
其次,健全快递车辆意外保障机制,强制快递企业为所属快递车辆购置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同时协调保险行业开发更多适应快递行业发展的保险产品,提高快递车辆和人员的保障,减少公众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快递行业监管力度,加强行政指导,建立监管平台,对快递人员及车辆建立信息库,及时录入、更新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梳理,对送餐人员的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梳理统计后,定期反馈至相关企业。还要加强执法监督,倒逼快递企业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理性解决纠纷,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最后,公众应对快递员多一份谅解,一旦发生纠纷,应注意采取合法、理性、平和的措施,双方均应收集、保存好证据,妥善解决纠纷。快递企业应承担起责任,积极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将责任推给一线快递员工。
来源:人民法院报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25/2/5 19申请再审法定事由,法律视角下的全面解读
2025/2/5 21土管法条例修订:土地增值收益有待明确|王有银主任接受法治周末采访
2025/2/5 19双重劳动关系的赔偿,关于双重劳动关系有关争
2025/2/5 19开车未随身携带驾驶证怎么处理,驾车必须携带
2025/2/5 22北京倡衡律师获聘担任某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2025/2/5 202022年房屋拆迁需要子女签字吗
2025/2/5 22京云律师解读:老人卖掉唯一的住房,竟被中介私吞60万房款!
2025/2/5 22盈科律师接受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采访
2025/2/5 22遗嘱有争议四年了在普法院起诉法院会支持吗
2025/2/5 20武峰律师专家解读——借助司法判例的指引规范作用 夯实汽车经销商合规意识
2025/2/5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5/2/5 21喜讯!铭达所及铭达律师荣获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表彰
2025/2/5 23县政府违法强拆,法院确认违法
2025/2/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