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管理问题,广东省公安厅近日修订形成《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销售、登记和流量管理以及静态管理。其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向交通部门登记后才能上路行驶。驾驶人须年满16周岁,无妨碍安全驾驶的身体缺陷和疾病。电动自行车不得载人上路。
去年4月,被誉为“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回应南方日报记者称,广东已部署全省各市抓紧落实,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入库。已通过CCC认证,符合新标准。发放车牌。此次规定的公布,是基于“新国标”的一次探索,将对后续规范管理起到纲领性和战略性作用。
什么是电动自行车?虽然1999年颁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明确了标准,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去年修订的《新国标》进一步规定了相关指标,解决了标准问题。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管理。电动自行车不仅引发“路权纠纷”,更是名副其实的“道路杀手”,带来不少安全隐患。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十分必要。
总结各地治理经验,发牌是电动自行车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今,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横行、闯红灯的现象十分猖獗。这是因为业主身份不明,难以追查并进行针对性整改。规定所有车辆都要登记上路,相当于在制度层面打码,可以追踪、可以查处,可以约束个人行为。事实上,该规定最大的亮点在于规定必须登记后方可上路。
但是说到执行,可行吗?条例指出,“车主必须向居住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这意味着主要取决于公民的自觉性,这不仅仅是可疑的。我个人的建议是与生产、销售环节结合起来。 “新国标”出台后,理论上,每辆合法销售的车辆都是标准车辆。登记环节可以前移一步,销售环节必须强制登记、牌照。相信能够缓解“注册难”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交通方面,“登记就能上路”并不意味着电动自行车是免费的。在“禁电”、“禁摩”等一些重点领域,电动自行车仍不能随意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交通已经非常拥堵,“五类车”的管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仓促解禁只会引发诸多问题。因此,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仅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还要兼顾交通秩序,出台针对性措施。
作为道路交通的一种形式,电动自行车需要平衡安全、秩序、效率,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规定开始,我们希望各地严格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进一步遏制和消除乱象。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邵阳交通事故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jiaotongfawu)提供邵阳市交通事故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25/2/5 30申请再审法定事由,法律视角下的全面解读
2025/2/5 33土管法条例修订:土地增值收益有待明确|王有银主任接受法治周末采访
2025/2/5 31双重劳动关系的赔偿,关于双重劳动关系有关争
2025/2/5 32开车未随身携带驾驶证怎么处理,驾车必须携带
2025/2/5 36北京倡衡律师获聘担任某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2025/2/5 342022年房屋拆迁需要子女签字吗
2025/2/5 36京云律师解读:老人卖掉唯一的住房,竟被中介私吞60万房款!
2025/2/5 36盈科律师接受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采访
2025/2/5 34遗嘱有争议四年了在普法院起诉法院会支持吗
2025/2/5 32武峰律师专家解读——借助司法判例的指引规范作用 夯实汽车经销商合规意识
2025/2/5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5/2/5 37喜讯!铭达所及铭达律师荣获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表彰
2025/2/5 36县政府违法强拆,法院确认违法
2025/2/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