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③字词释义: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④古诗词大意: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②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3、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②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4、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战斗的激烈和生活艰苦,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五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观全文想画面解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理解边塞诗歌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四、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我意识。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练习。
五、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方法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观全文想画面品诗意悟诗情 的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步朗读、逐层深入的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
1. 解诗疑,课前查询
2. 读韵味,初读感知
3. 悟诗情,想象诵读
4. 品诗意,回读感悟
5. 共交流,拓展延伸
(三)预期教学效果
使学生了解诗的结构特点跳跃式,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受到感染。锻炼学生的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看文字想画面解诗意 的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最终会背诵。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哪个字贯穿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
喜字贯串全诗。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等描写,把自已惊喜、激动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的尾联是实写还是虚写?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是虚写。作者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的词语,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3.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稚(zh)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1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稚子弄冰的情景的?
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钲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2.读了这首诗,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落到地上,碎裂
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1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12、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昼(zhu):白天
②耘(y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1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14、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5、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16、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17、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勺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刚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称为青梅,等成熟的时候就变成了黄色。这句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
小溪泛尽却山行。泛在这里是乘船的意思,咱们不是经常说泛舟湖上的吗?这句诗的意思是: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却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不减的意思是没有减少,差不多。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黄鹂就是黄莺,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1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1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 迟日:春日。《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 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 鸳鸯:一种水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常常出双入对。
20、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21、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2、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首句虽然简单,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第二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2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2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25、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邵阳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falvzixun)提供邵阳市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恋爱期间多次转账 无充足证据难以认定借贷关系
2024/12/25 26七宗错丨医药领域技术许可交易的法律风险(下)
2024/12/25 27“您好!紫金山”――记圣典所登山队春日登山活动2012-03-19
2024/12/25 24盈科律师接受《四川律师》杂志专访
2024/12/25 22中银律师事务所刑辩系列讲座第七期成功举办
2024/12/25 27北京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林祥政与方银等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诉讼
2024/12/25 27加班举证责任倒置不妨彻底些
2024/12/25 28强制执行实务 | 之一:执行依据与执行管辖问题研究
2024/12/25 25区政府私自更改征收范围 法院确认征收决定违法
2024/12/25 25·【影视传媒动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新…
2024/12/25 24关于农村房屋拆迁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024/12/25 24·【国家立法动态】个税法修订有望今年进入立法程序
2024/12/25 22盈科动态 | 盈科哈尔滨监事会2024年度第三次会议
2024/12/25 23非自身发展原因造成企业行政诉讼时效过期怎么办?
2024/12/2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