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客服
扫一扫

扫一扫加我

返回顶部

刘华芹:砥砺前行的中俄经贸合作

 

【内容提要】

 

2022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中俄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领域均取得了积极成效。中俄货物贸易再创历史新高源于欧盟对俄出口大幅下滑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两大因素;中俄服务贸易亮点凸显,其中跨境运输作用突出,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中俄投资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得到升级,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也逐步提升。但中俄贸易发展也存在隐患,制裁与反制裁措施对中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跨境运输不畅对经贸合作构成障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预期下降以及美欧次级制裁的影响等对未来中俄贸易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双方应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应对,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以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拓展合作领域,继续完善贸易结构,培育新的经贸合作增长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量,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俄贸易;跨境运输;本币结算;经济制裁

作者简介

刘华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2022年,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引发了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截至2022年9月,各类制裁措施总计超过1.2万项,给俄罗斯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美国对俄罗斯的次级制裁措施波及第三方,加大了中俄贸易的风险。相比较而言,中美贸易战只改变了一个变量,即美国的进口关税,而美欧对俄制裁影响到中俄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物流、结算、保险等,使中俄贸易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以致对双边贸易的走势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为了摆脱困境,俄罗斯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投资周期,实施了一揽子反制裁措施,包括卢布结算令和平行进口政策等,进而遏止了俄罗斯经济快速下滑势头。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署的数据,2022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2.5%,居民实际收入下降1%,通胀率同比上升11.94%,所有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这为中俄经贸合作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诸多挑战,中俄两国积极寻求合作新路径,双方采用了本币结算支付方式,包括人民币现汇、人民币信用证以及人民币结算支付系统(CIPS),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金融制裁困局。得益于各种有效措施,中俄贸易在经历了短暂下滑后止跌回升,自2022年7月份步入快速增长轨道(见图1),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合作成效。

 

一、中俄货物贸易实现快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俄货物贸易达到1 902.72亿美元,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中国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9.3%,处于领先地位。中方对俄出口76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中方自俄进口1 14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图2显示,中俄贸易增幅大大超过同期全国对外贸易平均增幅。中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由2021年的2.4%增至2022年3.3%,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中国连续13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首次进入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和燃料油,上述产品占中国自俄进口总量的70%以上;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消费电子产品、挖掘机、汽车、微处理器、服装、鞋类和消费品等产品。中俄贸易的高速增长源于两大因素。

第一,欧盟对俄出口大幅下滑。
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欧贸易占俄对外贸易比重曾高达54%。2014年因克里米亚事件,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导致俄欧贸易开始下滑,2021年欧盟在俄对外贸易中占比降至35%。俄乌冲突引发欧盟对俄罗斯全方位、最严厉的经济制裁,欧盟对俄出口急剧下滑。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1—9月,欧盟对俄出口同比下降35.6%,仅9月份欧盟对俄出口就下降45.5%。俄海关总署称,2022年,受制裁影响,欧盟在俄外贸占比降至30%以下,欧盟退出俄罗斯市场为中方扩大出口提供了新机遇。
第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
能源是中方自俄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据俄方统计,2021年能源占俄对华出口的68%。俄乌冲突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快速上涨,2022年中国进口原油单价同比上涨47.2%。2022年中方自俄进口原油8 625万吨,同比增长8%,但进口额却达到58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9%。2022年,中方进口天然气单价同比上涨44.6%,进口煤炭单价同比上涨34.6%。据俄方统计,2022年,俄中能源贸易额增长64%,但贸易总量只增长10%,二者增幅相差54%,能源价格成为支撑中俄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二、中俄服务贸易亮点凸显
为了降低美欧经济制裁的不利影响,中俄大力拓展跨境运输及国际金融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跨境运输作用突出
美欧的经济制裁措施阻断了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海运及空运通道。2022年3月初,荷兰马士基、意大利地中海航运、德国赫伯罗特、法国达飞轮船和日本海洋网联船务跨国海运集团相继暂停了俄罗斯货物的预订服务,这5家运营商总运力占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份额近60%。此外,部分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相继宣布对俄罗斯关闭领空,限制俄罗斯的航空货运。为了摆脱困境,俄罗斯积极加大“向东看”力度,大力发展东向陆路运输和海运通道,为提升中俄跨境铁路货运、公路运输、海运及航空货运提供了新契机。
1.中欧班列加速发展
满洲里和绥芬河是中俄跨境铁路运输的主要口岸。2022年,途经两大口岸的中欧班列成为两国铁路运输的主干道,全年开行量超过5 500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1/3左右。此外,珲春口岸开通了对俄清洁能源进口班列和集装箱整车出口班列,2023年计划开行各类班列2 700列,为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新的物流运输通道。
11月16日,连接中国和俄罗斯的第一座铁路桥——同江铁路大桥正式开通运行。中俄同江铁路全长7 193.71米,连接黑龙江同江市和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市。该铁路桥可连接到俄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东向通达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西向直达欧洲大陆。目前年最大容量为520万吨。未来可增至2 000万吨,成为中俄东部铁路运输的新通道。为了促进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10月14日,俄罗斯联合化工油气有限公司与中国轩辕集团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跨阿穆尔河铁路大桥附近新建物流运输中心,预计每年货物周转量可达1 500万吨,为跨境铁路运输提供稳定的货源保障。
2.公路运输大力拓展
2022年6月10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开通,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的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俄方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新增了转关车辆,中方从黑河公路口岸出口的货物可直接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转关至莫斯科,无须再经第三国,大大减少监管环节,提高了出口货物在俄方境内的流通速度。该公路桥自开通以来,单日进出境车辆最大数量超过百辆。据俄方统计,截至2022年底大桥货运量达到6万吨。未来可将中国公铁运输网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铁路、联邦公路网相连接,打造中俄跨境公路运输重要物流枢纽。
3.航空货运异军突起
为了破解经济制裁带来的跨境运输难题,中俄货运包机成为新增长点。2022年12月5日,在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上双方强调,适度增加中俄间航班数量和频次,扩大航空线路网。2022年,哈尔滨开通了直达莫斯科的货运航线,每周飞行7班次。郑州开通了至莫斯科的国际货运航线包机。青岛开通了3条“青岛—莫斯科”货运航线,每周飞行8班次。此外,西安、广州、厦门、上海(浦东机场)、南京、北京也相继开通了飞往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等俄罗斯城市的货运包机线路,为提升中俄之间货物运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4.海运航线加速开启
利用俄海运市场的巨大缺口及远东港口的便利条件,中国部分港口相继开通了至俄远东港口的新航线。2022年9月,福建省泉州港开通首条至俄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新航线为双周班,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航行6天,后经铁路中转至圣彼得堡,全程只需24天。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通青岛—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中俄快线”,每周一班,该航线运力提升3倍以上,节省运输时间50%。10月,广东南沙港开通了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集装箱海运服务。多条海运线路丰富了中俄运输方式,为扩大贸易提供了更多物流通道。
(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
欧美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制裁,将10家俄大型银行排除在国际资金清算(SWIFT)系统之外,令中俄贸易结算一度陷入困境。经历短期休克之后,双方逐渐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式,本币结算成为金钥匙,中方采用了人民币现汇、人民币信用证等结算方式,但最为关键的是启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1.人民币结算规模快速攀升
在金融制裁背景下双方快速推进贸易本币结算。截至2022年12月,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比例已达50%。哈尔滨银行在推进CIPS结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015年,哈尔滨银行牵头成立了中俄金融联盟,与近百家俄罗斯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与25家俄罗斯银行互建了49个本外币账户,对俄清算网络已覆盖俄罗斯全境。基于对俄金融合作的丰富经验,哈尔滨银行成为境内第三家获得CIPS直接参与者资质的城商行,开展俄罗斯金融机构的跨境人民币转汇及对俄经贸企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依托CIPS,哈尔滨银行首日即办理了超过100笔对俄跨境人民币业务。截至2022年11月,哈尔滨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与国际结算量双双突破400亿元,成效斐然。目前,已有18家俄罗斯银行有意愿通过哈尔滨银行间接加入CIPS,并有20余家俄罗斯银行处在确定意向阶段。未来,哈尔滨银行有望成为对俄CIPS间接参加机构最多的银行,是推动对俄本币结算的重要力量之一。
2.人民币应用范围快速拓展
为了规避欧美金融制裁,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莫交所”)启用了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带动“人民币-卢布”交易额快速上升。在莫交所的交易额中人民币占比由2022年4月的6%增至10月的39.6%。截至11月初,在莫交所上市的人民币债券共有7支,规模超过310亿元人民币。莫交所计划发展人民币基础设施,包括以俄罗斯企业发行的6支债券为基础发布新的人民币债券指数。自2022年11月14日起,莫交所开始计算并发布以人民币计价的俄罗斯债券指数,11月底推出与中国恒生指数挂钩的期货交易。自12月5日起,银行、经纪人、管理公司及其客户进行债券场外交易(OTC)可用人民币结算,所有债券和欧洲债券在有中央交易对手参与的双边交易框架内均可用人民币结算。莫交所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示范。
俄联邦政府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为对冲汇率风险,2022年12月27日,俄财政部和央行协商决定购买人民币补充国家财富基金。俄财政部一直利用外汇补充国家财富基金,在所有友好国家的货币中人民币最符合储备货币的特点,在国内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为此,2023年俄罗斯财政部拟通过购买人民币补充国家财富基金,由此提升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
三、夯实中俄投资合作的基础
(一)升级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扩大相互投资一直是中俄合作的重要方向,而投资的法律保障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签署于2006年。16年来,双方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规模与投资方式也需调整。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公平、更可预期、稳定的投资法律环境,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启动2006年11月9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这是双方投资合作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为完善双方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提供重要保障。
(二)提升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指出,“积极提高通过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的国际货物运输量;推动提升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口岸过货量,增加货物品类;鼓励双方港口为对方企业提供服务保障方面的便利条件;双方继续发展‘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过境运输合作等”。
挖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过境运输潜力可为跨境运输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其间中蒙俄三国领导人举行了第六次正式会晤,三方对于未来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达成新的共识。三方确认《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延期5年,正式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即连接中国二连浩特、蒙古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乌兰乌德铁路线的改扩建工程项目,以促进三国毗邻地区的经贸往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商定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拓展跨境运输合作领域。
四、双边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
尽管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有些问题制约合作的长期发展。
(一)两国贸易隐患重重
1.贸易商品结构更加固化
两国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是俄方矿产品,尤其能源产品与中方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双边贸易具有垂直分工的特点,互补性很强。2021年能源占俄方对华出口总额的68%,2022年这一比例已升至74.5%,贸易商品结构更加固化。多年来,双方一直推动贸易商品结构多元化,力求增加高附加值商品的贸易份额,扩大农产品贸易等,但现实却离这一目标更远了。
2.中方贸易逆差急剧扩大
伴随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中方贸易逆差迅速扩大,贸易平衡状况明显恶化。图3显示,2018—2021年,中方年度贸易逆差基本稳定在110亿—120亿美元,2022年快速升至380亿美元,是2021年117.6亿美元贸易逆差的3倍多,占双边贸易总额1 902亿美元的近20%。自2018年以来,中方对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18年为111.07亿美元、2019年113.11亿美元、2020年65.97亿美元、2021年117.57亿美元、2022年380.26亿美元,但贸易逆差占双边贸易比重呈稳步下降态势,而2022年却出现逆转,占比大幅度上升(见图3)。从贸易平衡角度看,中方的贸易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两国规范贸易秩序受阻
为了降低欧美经济制裁的影响,保障俄国内市场供应并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2022年6月28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实行平行进口政策。根据该法令,使用俄政府批准平行进口商品清单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成果不构成违法行为。2022年俄平行进口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为汽车、机床、设备、轻工产品等,俄政府计划将该政策延至2023年。
平行进口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俄罗斯国内物价,破解欧美经济制裁困局,但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若长时期实施,将影响正常的贸易秩序。为了规范中俄贸易秩序,早在2004年两国建立了中俄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将规范贸易秩序作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任务,力求消除灰色清关。得益于双方的共同努力,近20年来两国贸易秩序得到极大改善,成效显著。俄罗斯在制裁背景下实施的平行进口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扩大对俄出口,另一方面违反常规的出口可能招致美国次级经济制裁,致使中国企业陷入连带制裁风险,为此中方需要针对涉俄业务企业进行全面出口管制审查,加强对贸易各环节经销商的合规培训,制定合规风险应急预案,这一举措将加大企业的贸易成本。俄罗斯政府实施的大规模平行进口政策将产生惯性,人们有理由担心即使未来俄政府停止实施这一政策,其平行进口通道仍会保留并延续一定时期,从而对正常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贸易秩序的规范化。
4.俄方贸易壁垒有增无减
为了应对经济制裁并维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俄政府不断调整出口限制政策,导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俄农业部宣布,自2022年5月1日起,将葵花籽油出口关税从313美元/吨上调至372.2美元/吨,葵花油粕出口关税调整为96.3美元/吨。6月30日宣布,自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俄政府限制饲料氨基酸、大米和稻谷出口,以确保俄粮食安全,维持产品国内价格稳定及支持畜牧业和加工行业发展。8月30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决定,将俄罗斯大豆出口关税延长两年至2024年8月31日,以鼓励国内大豆加工领域的投资。俄罗斯大豆出口关税为20%,但不低于100美元/吨。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中俄之间大豆供应计划的执行。关税政策多变使双方的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不利于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
此外,2021年6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决定,针对原产中国载重轮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延长至2026年8月。尽管在美欧经济制裁背景下俄罗斯本国轮胎供应出现紧张,甚至农用轮胎面临缺货风险,但是俄罗斯政府仍坚持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未取消针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政策。俄方专家也承认,俄罗斯本国的各种限制政策不利于扩大对华贸易。
5.两国跨境电商发展受挫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中俄贸易发展的亮点。速卖通作为中俄第一个合资跨境电商平台,自2019年运营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交易量占俄罗斯跨境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2021年,速卖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6%,平台吸引了40万卖家,其中俄方卖家占25%。俄乌冲突爆发后,受金融制裁以及出口限制的影响,中国成为俄跨境电商唯一的供货方,其中95%的商品由速卖通平台提供。受美欧经济制裁的影响,2022年4月俄罗斯跨境电商订单环比下降10%,大多数网店的销售额下降30%。尽管速卖通的业绩优于其他电商平台,但仍被迫裁员50%,暂停广告服务并取消了俄罗斯境内部分地区的大型物流项目建设,经营形势急剧逆转,平台发展面临新风险。
(二)经济制裁制约投资合作
美欧的经济制裁使中俄投资合作遭遇新障碍。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指出,“鼓励双方创新合作方式,在投资合作中使用双边本币”,为扩大投资指出了新方向。从实践来看,在投资领域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1.本币使用面临政策性障碍
中俄大力推动贸易本币结算,提升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俄罗斯的人民币交易量快速上升,与欧元交易量旗鼓相当。对于俄罗斯投资者而言,人民币汇率稳定,大部分俄罗斯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选择人民币抵御卢布潜在的汇率波动,因此人民币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不开放又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许多俄方投资者、机构和法人难以利用人民币开展投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企业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目前中国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即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PE)以及风险投资(VC)市场。这种投资方式只在中国16个地区实施。俄罗斯企业对相关的资格审核制度和外汇监管程序不甚了解,难以采用这种投资方式。在中俄投资合作中使用双边本币迫切需要建立更为便利的资格审核及监管制度。
2.俄反制裁令加大中资企业的经营难度
为了应对美欧金融制裁,2022年3月23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将改用卢布结算,即“卢布结算令”。4月3日,俄方决定,以卢布支付的方案不仅适用于俄罗斯天然气,也适用于其他商品。5月签发新的总统令,决定俄罗斯企业与不友好国家法人采用卢布结算。这些反制裁措施直接危及在俄罗斯的中资企业利益。
从法律角度看,在俄中资企业属于俄罗斯企业,应遵守俄罗斯本国的法律,包括卢布结算令。前几年,一家中资企业为了进行项目融资,从一家德国银行以欧元贷款,现进入还款期。按照俄政府的卢布结算令,德国已被列入不友好国家清单,这家中资企业只能用卢布偿还贷款,若以欧元偿还贷款,便违反了俄罗斯法律,将受到处罚。而德国银行不接受卢布偿还贷款,要求用欧元偿还,致使这家中资企业陷入两难境地,至今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另一家中资企业经第三国对俄罗斯的项目给予融资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现需收回投资收益,但第三国被俄罗斯政府列入不友好国家清单,因此投资收益难以经过第三国返还至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签署较早,其中未对经过第三国的投资行为保护方式做出规定,致使中资企业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为此,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磋商,解决由制裁和反制裁措施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投资难题,减少企业损失,同时加快商谈投资保护协定升级版,为促进两国投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合作瓶颈
俄罗斯实施“向东看”战略旨在拓展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构建新型供应链,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俄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表示,俄对外贸易转向亚洲需要新的物流方案支持。铁路运输是中俄跨境运输的主要方式,在反制裁背景下作用突出。多年来,俄远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中俄跨境铁路运输不畅,且积累了许多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据中国驻俄使馆经商处反映,自俄乌冲突以来,中俄贸易和货运量不断增长,两国口岸拥堵、货物交接不畅、换装能力不均、班列去程和回程计划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口岸班列积压、远东港口拥堵、船舶无法靠港等情况,中俄跨境铁路运输困难重重。
1.铁路运力严重不足
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运力快速提升的需求。俄罗斯央行远东总行经济部首席经济学家古列维奇表示,中俄铁路运输需求超过运输能力19倍。申报的货物运输量大大超过了基础设施的运输能力。中国方向所有铁路过境点的总运输能力是现有过境申请的1/20。巨大的运力缺口造成压站、压港现象。目前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和东方港的装载率已达到港口设计能力的90%,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换装延迟,铁路集装箱换装时间为5—12天。中俄两国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跨境铁路运力提升。俄交通运输部指出,俄罗斯东线增加运力难度较大,远东地区新建口岸需要2年时间,新增铁路线需3—7年不等,预计未来4年东线铁路运力的紧张状况难有改观。俄罗斯铁路集团预测,受资金短缺及施工能力限制,远东铁路运力增长空间受限的情况将延续到2024年。图4显示,预计2023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路运力较2022年仅增加1 500万吨,2024年将同比增加700万吨,至2030年运力才升至2.1亿吨。年货运量增幅不超过10%,与目前两国实际货运需求相距甚远,因此口岸拥堵和压站现象短期内难有根本性缓解。

 

 
2.口岸通关效率亟待提升
中俄边境口岸的通关效率是影响跨境物流运输的另一个关键性因素。除俄罗斯远东地区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影响通关效率,俄罗斯阿穆尔州公路口岸海关关长强调,口岸查验和监管条件不佳,海关临时监管库距离口岸3.5千米,导致海关查验时间长,加大了通关成本,影响口岸过境效率。海关数字化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自2020年7月中国实施铁路“数字口岸”系统以来,中俄主要边境口岸满洲里和绥芬河海关查验从申报到放行的时间由以前的半天左右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几分钟,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显著提升。近年来,俄罗斯也大力推进通关数字化。据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关关长称,远东地区海关查验放行时间由此前的96小时压缩至60小时。两国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仍相差上百倍,大量货物经中国海关放行后,在俄罗斯海关因查验时间过长而压站、滞留,影响了中俄边境物流周转速度。对俄罗斯而言,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时间与大量资金,而提升通关效率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加速推进。
总之,提升中俄跨境运输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修路架桥等硬联通,又需要简化跨境管理程序、提升通关效率等软联通,为此,双方应加强沟通协调,相向而行,共同为提升口岸过货能力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
五、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展望
在中俄总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上,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对2023年中俄贸易走势做出了乐观预测,反映了俄方的良好愿望。尽管2022年中俄贸易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效,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世界经济放缓制约两国贸易发展
2022年底至2023年初,主要国际组织对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做出较为悲观的预测。2022年10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预计全球GDP将在2023年增长2.3%,低于此前预测值1个百分点。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由于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下的可能性正在增大。2023年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2022年6月预测值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仅次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衰退。
若全球经济发展陷入颓势,则中俄两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将是世界上少数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预计GDP增幅为4.4%,但仍大大低于前几年。受俄乌冲突及美欧经济制裁的影响,俄罗斯GDP增长率将为-2.3%。中俄两国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内需下降,难以为双边贸易发展提供新动力,不利于扩大贸易规模。如图1所示,尽管2022年中俄贸易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自9月份起中俄贸易呈逐月下降态势,12月份中国自俄进口为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加大了2023年双边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化莫测
2023年的国际市场油价走势是影响中俄贸易的重要因素。根据历史经验,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引发油价下跌,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油价将呈下降态势。高盛集团预测,2023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8美元/桶,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均价为92美元/桶,低于此前对布伦特原油均价110美元/桶和WTI均价105美元/桶的预测。俄罗斯财政部分析未来的经济风险时强调,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导致价格下跌,预计油价为70美元/桶。根据多方判断,若未出现突发性地缘政治事件,2023年国际市场油价的总体走势将低于2022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令人难以做出2023年进口大幅度增加的乐观预期,因此支撑中俄贸易高速增长的能源动力恐难持续。基于油价对于双边贸易的重大影响,一旦油价下跌,中俄贸易规模将随之下降。
(三)美欧次级经济制裁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对俄实施全面经济制裁过程中美国首次启用了次级经济制裁措施,美国国会强制要求使用美国产品、技术的企业遵守对俄禁令,如小米、中芯国际等企业都被美国要求不得向俄罗斯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否则可能受到美国制裁。美欧各国均宣布对俄罗斯的民航飞机关闭空域,英国等部分欧洲国家禁止俄罗斯船舶停靠,加大了中国对俄贸易企业的货运风险与成本。因美欧将俄罗斯10家银行排除出SWIFT系统,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无法正常收回贷款。2022年12月,欧盟出台第九轮对俄制裁措施,对俄石油出口实施限价令,对超过60美元/桶的石油运输不提供保险服务。英国伦敦国际保赔俱乐部(International Group of P&I Clubs)是全球远洋保险服务业的巨头,有13家保赔协会成员,垄断了全球95%的远洋船舶保险服务,对国际航运业影响力巨大,其暂停对俄石油运输保险服务对中俄原油运输构成新障碍。随着美欧经济制裁措施的不断延展,各种不可抗力在其他领域也不断出现,中国企业需要认真研判,有效排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
俄乌冲突揭开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这场冲突何时结束还难以判定。即使俄乌冲突结束,美欧的经济制裁也不会即刻停止,因此俄乌冲突的外部溢出效应及美欧制裁的影响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中俄双方应为此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前所未有的不可抗力,两国政府应加强磋商与协调,尽量将制裁对双边贸易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消除本币结算的制度性障碍,化解跨境交通运输中的难点,减少贸易壁垒,加强风险预警,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从企业角度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一直在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未曾经历过大规模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相对于西方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对于国际风险的研判能力、对冲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仍有待提升。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俄市场出现较大空间,但是美欧的次级制裁措施犹如利剑悬在企业头上,中国企业如填补空闲出的市场,则应全面平衡收益与风险,妥善决策。
展望未来,基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以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拓展合作领域,继续完善贸易结构,培育新的经贸合作增长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量,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 靳会新 刘阳)
 

来源:《俄罗斯学刊》2023年第2期

原文链接:

知网:

sknski/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mLz17I8RNw7tQZgggpoXyvrvZi6xGBH3wp9GnpP_NfwK73LeiJNYGu&uniplatform=NZKPT

《俄罗斯学刊》网站:selsxk.hlju.edu/info/1171/2839.htm

邵阳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www.tieqiaolawyer.com/falvzixun)提供邵阳市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